根据毛泽东主席“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”的伟大指示,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:在原德州专区建立七处康乐村,收治散住在乡村的麻风病人,平原县坊子乡(原坊子公社)康乐村便是其中之一,主要收治夏津、武城、平原、三县的麻风病人代收治陵县病员。
坊子乡康乐村座落在付庄村村东200米处,1960年8月建村(时属聊城专区),先后接收麻风病人64人,其中男姓50人,女姓14人。64人中,10年以上住村史的40余人,病员全部“农转非”, 月供34斤粮食,1.5斤油,地方政府划拨10余耕地予以口粮开支及费用补充。
康乐村最初选址在耿庄东土窑厂,由于种种原因,随之迁址付庄东寺院遗址(习称东寺)。刚建村时修建房屋8间,逐渐扩建为24间,分为医务人员办公居住区、病人住宿区、病员隔离区三部分。
康乐村属省卫生防疫部门直管,交由地方县、社防保部门具体领导,药品省政府直接配拨,医务人员下派,时任一任站长薛秀荣,于学增继任。
1958年12月德县并入平原,原宋家公社划入平原,宋家公社藉医生焦汇东于1960年8月分配到平原工作,随之派往坊子乡康乐村任主治医生,由于工作的原因全家落户于付庄。
焦汇东医生在康乐村,从事麻风医疗工作40余年,把毕生精力全部用在了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上,先后被评为“山东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”,授予防保工作30年荣誉奖章,大众日报曾专题报道过焦汇东医生的先进事迹。
1975年,焦汇东次子焦玉新继承父业接班,从医在康乐村,同父亲一道医治麻风病人,直至1987年康乐村解体。
1986年11月焦玉新出席了“山东省麻风病防治工作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”。
解放前,我国江南十几个省,血吸虫为主的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,为此,毛泽东主席曾于1958年7月1日,读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血吸虫后,欣然命笔,写下了《送瘟神》的著名诗篇。我国北方劳动人民则受着麻风病的侵害,“南血北麻”危害面广,危害程度之深,在当时可谓骇人听闻,说其“谈麻色变”一点也不过分。
据焦玉新医生介绍,刚建村时,没有一个人敢接触麻风病人,就连儿童上学,社员下地干活都躲着走,惊恐到刮风天很少有人在经过康乐村的顺风下干活。那时文化生活匮乏,看露天电影已成为男女老幼的精神大餐,但只要有康乐村的病人去看电影,周围观众立即躲闪开,唯恐传染上自己。
由于麻风病危害人们健康极大,很长一段时间内,政府采取保密原则,病人家庭以及邻里间很少有人知道麻风病人的真实情况,有的病人父母夫妻之间也不真正知晓,以防对麻凤病人的歧视,在民间完全是封闭式的就地保密治疗。
焦汇东、临危受命,以时常有被传染的代价,战斗在麻风病防治的特殊岗位上,挑战自我,一干就是30多年,不能不说是防保战线的楷模。
1987年,随着防保体制的变革,特别是病员的康复、死亡以及离村减员,坊子乡康乐村解体。